<出自網路蒐集文章>
(照片出自:afone 遊大阪城)

日本花嫁

正式的「白無垢」由三件全白衣服搭配而成,上面繡有白鶴或其他代表吉祥的圖騰。根據報章和日本友人的介紹,新娘全身白色的打扮不僅代表純潔,也代表「新娘將融入夫家,沒有自己的顏色」。此外,新娘還須戴上白色帽狀的「角隱」,象徵「隱藏頭角」,也就是收斂脾氣、追隨夫家、不求自我表現的意思。

這麼美麗的新娘禮服,卻附加著霸氣的父權意識,實在有點可惜。想到這些含義,再看著白無垢,突然覺得那白色不再唯美,反而透著一絲哀愁與詭異。

典型的西方婚紗也是白色,但似乎並未附加日本的這種解釋。許多女孩從小就嚮往穿上白色的浪漫婚紗,但她們期待的是被愛,夢想相知相守的幸福,可不是被要求「放棄自我」。有些報導寫得更直接:「白無垢象徵新娘沒有自己,到了婆家後,一切都待由婆家調教。」

禮服雖然只是個形式,但如果具有令人不舒服的意涵,婚禮也會變成令人不舒服的形式吧。例如,在我們的文化中,一般人即使平常喜歡黑色,也很少會選用黑婚紗,不管多麼時尚,在大喜之日萬一讓人聯想到喪服總是怪怪的。

那麼,一個女性結婚時,穿著附帶父權符碼的白無垢,讓人聯想到,「放棄自我」,會不會也覺得怪怪的?


被要求「沒有自己的顏色」,「無我」地融入夫家,對某些人而言,這種意識是可畏的。想到在紅毯盡頭迎接她的將是一個束縛牢籠,新娘的美麗微笑會不會蒙上一抹陰影?

消失了自我,活著的意義是甚麼?

然而,「傳統」往往具有一種強韌延續的力量,讓人不知不覺地服從,或者以為自己可以在現實與傳統之間跳躍。

畢竟第一個改變傳統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氣,也會招致殘酷的抨擊。結婚已經夠忙了,沒有人會想在這種重要時刻對傳統宣戰。

於是,人們過著追求性別解放與平等的現代生活,但婚禮時還是穿上帶有貶抑女性意味的白無垢。

台灣新娘穿的不是白無垢,但還是有著類似的意識操作。一個平日據理力爭、充滿自信的女人,結婚時可能還是順著旁人的意思丟扇子,象徵丟掉自己的性格與脾氣。一個深感父母恩重如山,心想「以後賺錢要拿回娘家」的女兒,結婚時卻得看著家人潑水,象徵她是潑出去的水,不再是娘家的一份子。

如果這些都只是儀式也罷。不過,認真地想,社會對女人自我的剝奪,真的僅止於儀式嗎?

有個朋友結婚六年了,還是聽不慣人家稱呼她「陳太太」,她說:「我是李小姐。如果嫌我看起來不像小姐,可以叫我李女士。」

這是從潑水到己姓的消失,但並不會發生在男人身上。陳先生跟李小姐結婚後,陳先生並不需要變成李先生。

傳統婚姻還有太多微細之處會讓妻子感到壓力,以致於放棄自我。這些壓力可能來自旁人的要求,也可能源於內心被灌輸的性別角色,或是以為「愛一個人就必須為他犧牲奉獻」的想法。

因為保羅問我那新娘頭上是啥?所以我上Google查了一下才知道。

照片是我在大阪城所遇見的新婚夫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peman51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